今年第二代棉鈴蟲發生面積3300萬畝
發布時間:2008-07-01
山東西北部、河北南部呈大發生態勢
據全國各棉區測報站監測,今年全國大部棉區一代棉鈴蟲幼蟲總殘蟲量普遍偏低。受春季異常氣候影響,棉花前期長勢較弱,一類棉田面積比率較常年下降。結合6月份氣象條件綜合分析,預計今年第二代棉鈴蟲發生面積約3300萬畝;黃河流域棉區為重點發生地區,其中,山東西北部、河北南部大( 5 級)發生,山東和河北其余地區、河南北部和東部、新疆南疆局部偏重( 4 級)發生;全國其他棉區中等( 3 級)或偏輕( 2 級)發生,其中山西、遼寧、河南和新疆大部中等( 3 級)發生,天津、陜西、安徽、江蘇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等地偏輕( 2 級)發生。
第一代成蟲和第二代卵高峰期與常年同期比較,全國大部棉區接近常年,江西、湖南偏早兩天,安徽、江蘇、新疆偏晚1~2天。
當前棉花長勢普遍較弱,二代棉鈴蟲將集中在早發棉田和一類棉田中發生危害。
受今年春季黃河流域棉區連續降雨,新疆棉區降雪、低溫等氣候因素影響,新疆和華北北部地區棉花苗情普遍較差,長江流域棉區受5月中下旬高溫干旱影響,移栽速度減慢,苗情參差不齊。當前一類棉田面積比率與常年比較,除山東持平外,其余大部棉區均偏低,其中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江蘇、湖北、湖南、新疆北疆分別偏低10.0%、9.53%、5.88%、7.50%、7.22%、2.68%、8.36%和15.7%。第二代棉鈴蟲將集中在早發棉田和一類棉田中發生危害。
據國家氣象中心預測,6月份山東、江蘇北部、安徽北部和河南東北部降水偏多兩成以上,對上述地區二代棉鈴蟲卵的孵化和初孵幼蟲存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;其余大部棉區天氣條件對二代棉鈴蟲的發生無明顯不利影響。
(來源:中國農藥網)